保齡球雕塑又稱地滾球,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。由于是室內活動,不受時間、氣候等外界條件的影響,受年齡的限制,不易學易打,不會成為男女老少人皆宜的體育運動。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項時尚運動,歐洲、美洲、大洋洲和亞洲一些國家不流行了。
最早被作為教會宗教儀式的活動之一,用于檢驗教徒對宗教的信仰程度,這是其特殊含義所在。最初保齡球叫“九柱戲”,又叫“地滾球”,后引進中國后人們直接采用了英文名稱bowling的音譯。據《保齡球的歷史》介紹,保齡球最早開始于公元3至4世紀的德國一種稱為“九柱戲”的運動,“九柱戲”被認為是現代保齡球運動的前身。
“九柱戲”是當時歐洲貴族間一種頗為盛行的高雅游戲,不過,它首先被作為教會宗教儀式的活動之一。人們在教堂的走廊里放置9根柱子,象征著叛教徒與邪惡,然后用球滾地擊它們,叫做打擊“魔鬼”。他們變為擊倒木柱可以為自己消災、贖罪,擊不中就應該更加虔誠地信仰天主。
隨著保齡球運動的普及發展,這項運動充滿的趣味性讓人們感到,與其說它是一項宗教儀式,倒不如說它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游戲。保齡球具有娛樂性、趣味性、抗爭性和技巧性,給人以身體和意志的鍛煉。由于是室內活動,不受時間、氣候等外界條件的影響,也不受年齡的限制,易學易打,成為男女老少人人皆宜的特殊運動,保齡球也因此到14世紀初逐漸演變成為德國民間普遍愛好的體育運動項目。